悍铭资讯

数据中心将逐步趋向于“高电”、高密度

近些年,在移动互联网、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驱动下,数据中心也就随之面临许多挑战。不过因为占地面积的下降、性能的提升,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选择高密度数据中心。

高密度挑战

当今,企业必须想方设法满足消费者7×24小时可用性的期望以及性能期望来应对人们对服务的要求愈益严苛。同时,数据中心是重资产行业,可谓寸土寸金,但是每一个IDC服务商都必须考虑的问题,那就是如何在面积有限的情况下,提升单位机柜的运算能力和存储能力。

更多的资源和运算能力也被放置在越来越小的外壳中,从刀锋服务器(BladeServer)、微型服务器(Small Form Factor,SFF)到超大规模(Hyperscale)服务器以及用来实现更弹性框架的组合式基础架构(ComposableInfrastructure),都是因应此需求发展而诞生的解决方案。

高密度机柜可谓应运而生,也为行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。当数据中心密度越来越大,以前按照传统密度机柜设计的供电、制冷、备灾等等方案都可能不再适合。比如一次机柜电源故障,就可能造成以往数倍的损失。

而对于一些已经建设完成的机房来说,升级高密度机柜更是苦难重重。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供电系统超负荷运作,以往的N+1备份的供电和UPS体系,反而可能成了需要全功率运转的基础设施。此外制冷系统的升级同样涉及到数据中心整体设计,能否做出合理的升级改动也是未知。

当然,挑战虽在,但大势去也不可逆行。模块化、液冷、液气双通道等应对高密度机柜的种种技术也层出不穷。无论是新建数据中心,还是已经存在的IDC机房,都应该重视这一股潮流,才不会被市场抛下。

此次发布的上海IDC报告数据显示,虽然2018年上海地区IDC业务市场规模呈现增长趋势,但是相比以往增速放缓,这与政策引领和技术升级等多重因素有关。

 

20A机柜成主流

尽管行业中已经预见到这一趋势,但对于高密度时代的来临还是预估错误了。在2018年之前,IDC设施的普遍规划中,主流还是一10A、12A等为主——其实这已经算是发展迅速了,单机柜供电20A“高电”的设施属于“高端需求”。

但事实出乎意料。科智咨询最新发布的《2018-2019上海及周边地区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中显示,2018年上海地区行业客户对数据中心单机柜供电的采购需求集中在16A以上,比行业预估提前了至少2年。

据这本IDC行业《报告》显示,2018年,上海地区行业客户对单机柜供电量的采购需求主要集中在 16A-20A, 占比高达 48.5%,其次为 11A-15A 的单机柜供电量采购需求, 占比为 21.3%。近年来,由于行业客户业务规划及发展战略等因素,上海地区单机柜供电需求量逐年上涨,且新建机房的单机柜供电量以20A 为主。

根据《报告》中的数据,16A以上的需求占比已经高达62.3%,而曾经的主流10A,以及更低的供电需求,占比已经降低到了16.4%。而今后IDC服务商再宣传“高电”可能要从30A起步了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数据中心将逐步趋向于“高电”、高密度